呼和浩特的地名中有刀刀板、攸攸板和麻花板等,为什么这些地名中都有“板”字?
呼和浩特的地名中有刀刀板、攸攸板和麻花板等,为什么这些地名中都有“板”字?原来,这“板升”也叫做“板申”、“报申”,蒙古语的意思是房屋,后来又引申为村落。“板升”最初是指现在呼和浩特市一带的古丰州滩,蒙古族便将他们居住的这些房屋、城堡以及周围的田园等都叫做“板升”。在这些居住在“板升”中的人,身份也是很复杂,有普通的农民、有叛逃明朝的军官和士兵、有发配戍边的囚犯等等。不过,最多的还是普通的群众,他们在这里生息繁衍,从事生产劳动的过程中,就把中原地区的先进农业、手工业、煎煮业等技术带了过来。同时,这些人又吸收了蒙古族同胞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好的习惯,向蒙古族群众虚心学习饲养牲畜的经验。与此同时,汉族的能工巧匠们利用自己高超的建筑技术,为俺答汗建造了规模很大的宫殿。公元1571年,在三娘子的大力协助下,俺答汗接受了明朝政府赐给他的封号“顺义王”。之后,他们又在丰州滩上修筑了一座非常漂亮的城池,明朝政府赐名为“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旧城),而当地的老百姓则习惯上把这座城称作“三娘子城”。而方圆的不少地方都成了“板升”,归化城也成为了一个“大板升”。就这样,不少以“板升”命名的村庄出现了。像麻花板(蒙古语“迈汗板升”的转音,意思是“帐篷房子”)、攸攸板(蒙古语“攸其白赫板升”,意思是“百货俱全的房子”)、刀刀板(蒙古语“刀刀板升”的简称,意思是“下边的房子”)、沟子板(蒙古语,意思是“长野韭菜的地方”)等等。所以说,这些叫“板升”的地方,大都是由蒙古语演变而来,极个别的也有从藏语发展演变过来。只是后来在演变时,大都将“板升”简化地称为了“板”,但意思是一样的。
崖板怎么形成?
崖板的形成与砂岩一样,是由于地球的地壳运动,砂粒与胶结物(硅质物、碳酸钙、粘土、氧化铁、硫酸钙等)经长期巨大压力压缩粘结而形成的一种沉积岩。目前颜色主要为淡青、黑、淡绿、粉红、棕褐、浅灰、黄色等。板石不仅板理丰富,且质地坚硬、色泽古雅、吸水率低、无辐射污染,具有亚光、防滑、耐酸碱、耐火耐寒、耐风化、可拚性好等特点。
液晶电视逻缉板是干什么用的?
逻辑板也称TCON板作用是把数字板送来的LVDS或TTL图像数据信号,时钟信号进行处理移位寄存器存储将图像数据信号,时钟信号转换成屏能够识别的控制信号行列信号RSDS控制屏内的MOSFET管工作而控制液晶分子的扭曲度。逻辑板是一个具有软件和固有程序的组件,内置有移位寄存器(水平和垂直移位)的专用模块FLASH即使厂家也无法改变,。逻辑板的供电不是来自于开关电源直接提供,一般由信号处理板上稳压电路提供。 主要由PANEL控制逻辑,亮度控制逻辑,DCtoDC转换逻辑,传输TTL电平信号到LCD显示模块电路等组成。
农村用的磨石是如何来的?
农村老话:磨刀不误砍柴工。意思是说干农活之前,先把家什拾倒的顺手。这样才能干出有质量有速度的农活。而磨石是农村家庭中必备的打磨家什,让干活农具变的锋利顺手的一件物品。我们村山里石头不少,但适合做磨石的好像真没有,那些年磨石是农民家庭中必备的物件,每家每户都有,且具备两块磨石。有一块粗糙一些的大磨石,是砂石做的,另有一块是特别细腻的青油石小磨石。当年赶集的时候有专门卖磨石的小贩,他们的磨石来自于临镇专门采石头的石坑。大磨石是那种略带黄色的石头,小时候我搬过它,很有份量,反正我最后没能搬动它,父亲把它摆放在水槽边上,什么时候想磨镰刀或者斧头,拿个马扎端个有水的盆,坐在磨石跟前,刀刃冲着自己一推一拉,来回磨就成。不过我觉得使用磨石磨家什是个技术活,控制刀的倾斜度,推拉力度,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磨石上把刀具磨的锋利,因为我亲自尝试磨过。每年秋天,我和姐姐会负责给家里割山里开始枯萎的草,镰刀不够锋利的话,割草就跟钝刀割肉那样,需要连割带扯,累倒也无所谓,主要是不出活,干不出活来怎么回家啊。所以有一次我和姐姐打算去割草之前,父亲不在家,我亲自磨了两把镰刀,看着刀刃也变的铮亮,来到山里以后,照样是割草费劲,竟然没磨快。小磨石一般情况下是磨剪刀的,剪刀太小,没办法在大磨石上打磨,于是就用当年大肥皂大小的长方形磨石来磨,剪刀小,磨石也小,因此小磨石需要拿在手里使用。不过磨剪刀更不容易。当年的大磨石像月亮一样被打磨到两头尖尖,中间弯弯,磨石在打磨那些器具时,也被器具打磨了自己,最后变成了小船的模样。磨石来自山里,需要用合适的石头来做磨石,不是那些太过坚硬的石头,需要质地不是很坚硬的、稍微有点韧性的石头。当年我们隔壁镇山里的石头特适合做磨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