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一床难求”与床位大量闲置的矛盾成为大城市发展面临的难题。 为了探索解决这一问题,昨天,北京市创新完善养老服务模式试点在西城区广内大街正式启动。
广内街道率先开展试点
近年来,本市逐渐形成具有北京特色的“三边四级”就近养老服务体系。 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普惠性养老服务供给不足,居家养老服务供给结构失衡,老年人“买不起”“买不起”养老服务的问题仍然突出。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今年以来,市委社工委市民政局在全面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依托北京康养集团在西城区广内街道启动了养老服务模式创新完善试点。 西城区广内街道人口密集,社区类型多样,老龄化程度高,在市区较为典型。 调查结果显示,广内街道现有户籍老年人3.09万人,其中居家重度残疾老年人700余人,长期护理供餐医疗补助抗老化等方面需求突出。
市委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买不起”“买不起”是大城市养老“难求”和床位大量闲置的问题。 老百姓理解的“一床难求”,其实就是价格低廉服务质量高就近的养老床位“一床难求”,老年人会在家庭周边找到普惠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供给
管家式服务全天候满足养老刚需
在创新完善养老服务模式的试点工作中,试点街道通过街道养老服务共同体发挥引导作用,由市场主体在街道设立的项目部专门负责试点的运营管理,依托市场主体派驻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组建社区养老服务管理团队
经过前期准备工作,广内街道试点工作已经形成“一体一站一网”的居家养老工作模式,编制优质养老服务清单,打造专业化居家养老服务团队,搭建智能化供需对接平台。
根据老年人身体状况收入水平服务需求等,广内街道试点编制了7类98项服务清单,涵盖生活护理基础护理康复服务培训与指导养老辅食辅食陪护接诊等方面。 针对老年人不同的养老需求,试点设计了4种价格的专业养老服务包。
“以照顾重度残疾的不智老人为例,市民一般选择找保姆照顾,服务质量没有保障。 服务包由专业看护人员提供服务,但价格与雇保姆的价格相同或更低。 ”郭汉桥表示,试点旨在让养老服务真正“买得起”“买得起”。
此外,养老管家和专业护理服务团队表示,试点工作将为购买任意包的老年人免费提供养老顾问心理关怀生活支持代购等服务,一站式解决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
通过试点,分布在社区的养老管家和护理人员队伍将成为居家失能失智老年人的养老规划师健康管理师护理康复师,为居家老年人特别是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24小时生活管家服务。
本市建设职业化养老服务队伍
通过试点,本市将开展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推动养老服务从传统底线基本保障为主向基本保障前提下的普惠方向发展。
郭汉桥表示,居家养老是大城市养老的难点和难点,是养老服务体系最大的谜题最后一公里,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调查显示,目前本市养老机构参保的老年人只占户籍老年人口的1%,99%的老年人实行居家养老。 入住机构的本市户籍老年人中,85%为严重失能失智老年人。 全市22万多名重度残疾残疾人中,85%选择居家养老方式解决养老问题。 “可见,居家养老问题是养老工作面临的主要矛盾,居家重度残疾失智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又是养老工作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