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份至5月份消费增长最令人忧虑,特别是5月份,消费增速较上月下滑0.9个百分点,且不同于投资增长主要受基建投资大幅下滑的拖累,消费增长表现为除石油制品,通讯器材,家用电器等之外的全品类增长下滑。预计下半年消费增速下滑的趋势将得到缓解,总体呈现平稳态势,增速可达到9.3%左右。 原因有四。一是短期扰动因素将消失。5月份消费品市场增速出现短期波动主要是受端午节假期和占比较高的汽车类商品税收政策调整等因素叠加影响。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若剔除这两个短期扰动因素,5月份消费增速将高于4月份。二是居民就业较好和收入较快增长是消费增长的根本保证。2018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8.8%,较上年同期加快0.3个百分点。5月份调查失业率为4.8%,连续三个月下降。居民收入和就业的稳定增长,将支撑消费不至于过快下滑。三是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速较快。随着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和有效供给不断增加,消费升级类保持快速增长,如通讯器材,化妆品类均保持10%以上的较快增长,且增速呈加快趋势。另外,房地产市场景气度回升在一定程度上会带动家具,装潢,家电等消费的增长。四是中美贸易摩擦可能会抑制部分消费。商务部宣布自7月6日起,对部分美国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这部分商品的消费,但替代效应也会相应地增加其他同类商品的消费。 价格总体保持平稳 下半年,CPI中枢将上移。首先,数据显示,5月份猪肉价格已经出现回升迹象。随着供需格局改善,预计下半年猪肉价格将得到进一步修复。其次,央行发布的城镇储户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居民的旅游消费意愿显著上升,在春节前后可能有更多居民选择旅游出行,进而放大了旅游价格在春节前后的波动。因此,旅游价格可能成为未来节假日前后CPI数据的重要扰动因素。总体来看,受猪肉价格和原油价格上涨影响,下半年CPI中枢同比可能高于上半年。
1b
发表评论